负载均衡检查是确保服务器集群中各个节点正常运行的关键步骤,通过定期检测后端服务器的健康状态,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,保证系统的整体可用性和稳定性,以下将对负载均衡检查进行详细介绍:
一、健康检查
负载均衡器通过健康检查来判断后端服务的可用性,避免因后端服务异常而影响前端业务,开启健康检查后,无论后端服务器权重如何,都会进行健康检查,健康检查的状态可以在实例列表页面的“健康状态”列查看,或者在监听器的绑定后端服务详情页面查看。
二、健康检查机制
1、TCP健康检查:针对四层TCP监听器,通过发送SYN包发起TCP三次握手来获取后端服务器的状态信息,如果收到SYN+ACK响应报文,则判定健康检查成功;否则判定失败。
2、UDP健康检查:针对四层UDP监听器,可以使用Ping探测或自定义探测,Ping探测依赖ICMP协议,需要后端服务器开放回复ICMP包,在大并发场景下,Linux服务器可能会限制发送ICMP的速度,导致健康检查不一致,可以配置自定义输入和输出,向后端服务器发送指定的字符串,并根据应答判断健康状态。
3、HTTP/HTTPS健康检查:针对七层HTTP/HTTPS监听器,通过发送HTTP请求并检查返回状态码来判断后端服务是否正常,可以发送HEAD或GET请求,并期望收到200等代表正常的状态码。
三、健康检查状态
根据健康检查探测情况,后端服务器的健康检查状态如下所示:
状态 | 说明 | 是否转发流量 |
探测中 | 新绑定的后端服务器在检查间隔×健康阈值时间内的状态 | 不转发流量 |
健康 | 后端服务正常 | 转发流量 |
异常 | 后端服务异常 | 不转发流量 |
已关闭 | 关闭健康检查 | 转发流量(包括异常后端) |
四、健康检查参数设置
为了合理控制健康检查的频率和灵敏度,可以设置以下参数:
响应超时:健康检查响应的最大超时时间,默认值为2秒。
检测间隔:负载均衡进行健康检查的时间间隔,默认值为5秒。
不健康阈值:连续收到n次健康检查结果失败则识别为不健康,默认值为3次。
健康阈值:连续收到n次健康检查结果成功则识别为健康,默认值为3次。
五、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
1、后端服务器公网带宽不足:传统账户类型的负载均衡绑定的后端CVM需要配置公网带宽,否则会导致健康检查异常,标准账户类型则无需配置公网带宽。
2、安全组配置不当:检查负载均衡实例是否开启安全组默认放通功能,如果未开启,则需在CVM的安全组上放通来源IP。
3、后端服务器端口未监听:使用netstat命令检查后端服务器的端口是否有进程在监听,若未发现进程,则重新启动服务。
4、防火墙或其他安全软件干扰:检查后端CVM内部是否有防火墙或其他安全类防护软件,这类软件很容易将负载均衡系统的本地IP地址屏蔽,从而导致负载均衡系统无法跟后端服务器进行通信。
六、相关问题与解答
问:如何优化Nginx中的健康检查?
答:可以通过合理设置健康检查参数来优化Nginx中的健康检查,可以设置较短的检查间隔和较长的超时时间,以更快地发现故障并减少误判,考虑服务器的预热时间和处理健康检查的误判也是优化的重要方面。
问:在大并发场景下,如何避免UDP健康检查的不一致问题?
答:在大并发场景下,由于Linux服务器有防ICMP攻击保护机制,可能会限制发送ICMP的速度,导致UDP健康检查不一致,解决方案是配置自定义输入和输出,向后端服务器发送指定的字符串,并根据应答判断健康状态,这种方法依赖于后端服务器的处理能力,需要后端服务器正确处理健康检查输入并返回指定输出。
负载均衡检查是确保服务器集群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,通过合理配置健康检查参数和及时排查异常情况,可以提高系统的整体可用性和稳定性。
小伙伴们,上文介绍了“负载均衡检查”的内容,你了解清楚吗?希望对你有所帮助,任何问题可以给我留言,让我们下期再见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