负载均衡的健康检查方式是确保后端服务器业务可用性的重要机制,以下是对负载均衡健康检查方式的详细解析:
1、TCP健康检查
健康检查协议:TCP健康检查通过发送SYN握手报文来检测服务器端口是否存活。
健康检查方法:默认采用HEAD方法,如果不支持或被禁用,则使用GET方法。
健康检查端口:默认使用后端服务器的端口进行健康检查。
健康检查路径:仅HTTP健康检查协议支持,默认由负载均衡系统向该服务器应用配置的缺省首页发起HTTP请求。
正常状态码:选择健康检查正常的HTTP状态码,默认值为http_2xx和http_3xx。
响应超时时间:每次健康检查响应的最大超时时间,如果在指定的时间内没有正确响应,则判定为健康检查失败。
间隔时间:进行健康检查的时间间隔,负载均衡集群内所有节点独立、并行地遵循该属性对后端服务器进行健康检查。
健康阈值:云服务器从失败到成功的连续健康检查成功次数。
不健康阈值:云服务器从成功到失败的连续健康检查失败次数。
UDP健康检查:为UDP监听配置健康检查时,可以在健康检查请求中输入请求的内容(例如youraccountID),在健康检查返回结果中输入预期的返回结果(例如slb123)。
2、HTTP/HTTPS健康检查
健康检查协议:针对七层(HTTP或HTTPS协议)监听,健康检查通过HEAD或GET探测来获取状态信息。
健康检查方法:仅HTTP健康检查协议支持,默认采用HEAD方法,如果不支持或被禁用,则使用GET方法。
健康检查路径:仅HTTP健康检查协议支持,默认由负载均衡系统使用后端ECS内网IP地址向该服务器应用配置的缺省首页发起HTTP Head请求。
正常状态码:选择健康检查正常的HTTP状态码,默认值为http_2xx和http_3xx。
响应超时时间:接收健康检查的响应需要等待的时间,如果后端ECS在指定的时间内没有返回正确响应,则判定为健康检查失败。
间隔时间:前后两次进行健康检查的时间间隔。
健康阈值:健康检查连续成功多少次后,将后端服务器的健康检查状态由失败判定为成功的次数。
不健康阈值:健康检查连续失败多少次后,将后端服务器的健康检查状态由成功判定为失败的次数。
3、GRPC健康检查
健康检查协议:通过发送POST或GET请求来检查服务器应用是否健康。
健康检查方法:仅HTTP健康检查协议支持,默认采用POST方法,如果不支持或被禁用,则使用GET方法。
健康检查HTTP协议版本:选择一个HTTP协议版本:HTTP1.0或HTTP1.1。
健康检查路径:输入健康检查页面的URL,建议对静态页面进行检查。
健康状态返回码:选择健康检查正常的状态码,仅当ALB的探测请求成功且返回指定状态码时认为该后端服务器状态正常。
响应超时时间:接收健康检查的响应需要等待的时间,如果后端ECS在指定的时间内没有返回正确响应,则判定为健康检查失败。
间隔时间:前后两次进行健康检查的时间间隔。
健康阈值:健康检查连续成功多少次后,将后端服务器的健康检查状态由失败判定为成功的次数。
不健康阈值:健康检查连续失败多少次后,将后端服务器的健康检查状态由成功判定为失败的次数。
4、自定义健康检查
自定义输入输出:在配置UDP健康检查时,可以配置自定义输入和输出,向后端服务器发送您指定的字符串,且CLB收到您指定的应答后才判断健康检查成功,此方案依赖后端服务器,后端服务器需处理健康检查输入并返回指定输出。
5、被动健康检查
默认开启:针对四层TCP SSL监听器、七层HTTP/HTTPS监听器,将默认配置被动健康检查能力(默认开启,不支持关闭),CLB向后端服务转发流量的同时并记录后端服务的健康状态,若转发失败则重试将流量转发至其他后端服务上,同时累计此后端服务失败次数1次,累计失败达到3次,则屏蔽该后端服务10秒,屏蔽时间结束后,恢复流量转发并继续记录后端服务的健康状态。
负载均衡的健康检查方式多样,包括TCP、HTTP/HTTPS、GRPC以及自定义健康检查等,这些健康检查方式各有特点,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,通过合理配置和使用这些健康检查方式,可以有效提高用户业务的整体可用性,避免局部后端服务器异常对总体服务的影响。
以上就是关于“负载均衡的健康检查方式”的问题,朋友们可以点击主页了解更多内容,希望可以够帮助大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