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器内存Buffer
什么是Buffer和Cache?
在Linux系统中,Buffer(缓冲区)和Cache(缓存)是两个重要的概念,它们主要用于优化I/O操作,提高系统性能。
1、Buffer:主要用于存储数据块的临时内存区域,用于缓存I/O操作,当数据从磁盘或其他设备读取到内存时,首先会存储在Buffer中,以提供对这些数据的快速访问。
2、Cache:也是一种临时存储,但它的目的是缓存文件系统的数据块,包括文件的元数据和文件数据,Cache通过预加载常用文件的内容,提高了对这些文件的访问速度,从而加速文件系统的读取操作。
Buffer和Cache的工作原理
1、Buffer的工作原理:
当应用程序请求从磁盘读取数据时,内核会先检查Buffer中是否已经存在相应的数据块,如果存在,内核会直接从Buffer返回数据,避免了对物理磁盘的读取。
如果数据不在Buffer中,内核会将数据块从磁盘读取到Buffer中,并返回给应用程序,这样,Buffer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磁盘的访问次数,提高了I/O性能。
2、Cache的工作原理:
当文件系统需要读取文件时,内核会先检查Cache中是否有相应的数据块,如果存在,内核将直接从Cache中返回数据。
如果数据不在Cache中,内核会从文件系统中读取数据,并将一份拷贝存储在Cache中,以备将来的读取请求,这种机制提高了文件系统的读取速度,特别是对于那些频繁被访问的文件。
相关系统参数
dirty_ratio:定义了系统内存中脏页(已被修改但尚未写入磁盘)的最大比例,当脏页的比例达到或超过此值时,系统将启动同步写入操作,将脏页写入磁盘。
dirty_background_ratio:定义了当脏页的比例超过此值时,系统会触发后台写入操作,后台写入是指将脏页异步地写入磁盘,不会引起进程阻塞。
vfs_cache_pressure:用于调整内核对dentry和inode缓存的倾向性,较大的值使内核倾向于回收dentry,而较小的值使内核倾向于回收inode。
swappiness:用于调整内核在内存不足时将数据移动到交换空间的倾向性,值的范围是0到100,0表示尽量不使用交换空间,100表示尽量使用交换空间。
如何进行手动Buffer/Cache回收?
除了在系统进程内存使用较大压力的情况下进行内存的回收外,还可以进行手动的buffer/cache回收,但由于buffer/cache主要是用于文件的读写使用,所以进行文件回收时,一般都会伴随系统的IO飙高,因为系统内核也对比cache中的数据与硬盘中的数据是否一致,如果不一致需要写回,之后才能进行内存的回收。
Buffer/Cache过高如何排查是由那几个进程引起的?
可以使用hcache工具来排查,hcache是一个开源工具,可以显示当前系统上哪些进程正在使用缓存以及这些缓存的大小,通过hcache命令,可以找到占用缓存最多的进程,从而进一步分析问题。
相关问题与解答
1、为什么Linux系统中Buffer/Cache占用过高?
答:这是因为Linux系统为了提高文件系统的读写效率,会将经常访问的文件数据缓存到内存中,当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,由于其内存管理机制,会将暂时不用的内存转为buff/cache,这样在程序使用到这一部分数据时,能够很快的取出,从而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。
2、如何释放Linux系统中的Buffer/Cache?
答:可以通过向/proc/sys/vm/drop_caches文件中写入不同的值来释放不同类型的缓存,写入1表示清除pagecache,写入2表示清除回收slab分配器中的对象(包括目录项缓存和inode缓存),写入3表示清除pagecache和slab分配器中的缓存对象。
以上内容就是解答有关“服务器内存buffer”的详细内容了,我相信这篇文章可以为您解决一些疑惑,有任何问题欢迎留言反馈,谢谢阅读。